再觀察:關於大學(美術)術科考試
作者:陳韋鑑 23/03/2016

大學術科考試又快到了,這個影響數千考生的考試相對於大考,異常的不受注目,包括去年美術鑑賞全國考生低分到幾乎喪失鑑別能力的情況,卻從未引起學生與家長的公開抗議,更遑論媒體注意與相關討論。

如果依照大學術科考試簡章裡,對美術鑑賞考科的考試範圍規定是,「命題以部頒高中美術課程、美術鑑賞為範圍;時事認知以美術新聞及活動為內容」看來似乎是沒有問題,應該是以一般高中職學生所受的教育可以面對的考科,畢竟是以「部頒」為內容,而如果檢查幾個不同版本的課本,基本上差異也不算太大,很多學校的美術老師也會透過社團等方式協助要考美術系的學生,更何況,眾所周知要考術科的同學也幾乎都會去畫室補習,除了學校的課程與老師教授外,還有專業補助教學的協助,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首先,有經驗的讀者都可以察覺出美術課程的弱勢,高中職教學現場到底有沒有辦法完全把課本教完?甚至很多高中職學生根本沒機會看過美術課本,這樣的現況不管課本與考題的品質有多好,終歸是無效,而大多數考生也不依賴學校教學,大多都會選擇課後補習,也就是到畫室學習,當然,這對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的學生來說根本是不公平的。

其次是師資問題,這也是最主要的問題,美術課當然是由美術老師來教授,美術老師雖說是來自相關科系,但是主要卻是以創作為主修的畢業生為主,而美術相關科系的學生在大學時期到底修過幾門藝術史?一般說來,最多的是三個學期分別修滿西美、中美與台美,或者是當代藝術,慘一點的可能一個學期就要全部修完,這就是美術系畢業生對藝術史的學習,這些大學生在學校的時候,對藝術史的學習就不見得是完整的,更遑論藝術史該有的史觀、史學架構與方法學,淪為片段的知識獲取,或許對創作有幫助,但是在日後的教學現場,該如何面對學生?

美術鑑賞課程中,大概可以分為藝術概論、藝術鑑賞、藝術史與相關體驗等,對美術系畢業的老師來說,其他的課程目標在美術相關科系的訓練中多少有所學習,但是藝術史的史學架構與方法學可能是最為陌生的,而缺乏這兩者在教學現場顯現出來的就是更為支離破碎的藝術史小故事,因此,放映故宮影片的有之,說說藝術家生平八卦的有之,考生依然一片混沌的進入考場,讓大學入學考試比智力測驗還不如,真是應了古人科舉所謂的「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描述。

如果您覺得這樣的描述太過份,請容我提醒您想想,一個全國數千考生均標落在34分的考科比較過分,還是我的描述比較過分?在這裡呼籲考生家長們,不要期待藝術相關科系的教授們會出面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們該站出來質疑;當然,如果相關科系的教授們願意誠實地面對問題,或許該想想,在試圖以考試領導教學前,你們考的考科是你們教出來的大學生都無法好好教給高中生的現實狀況,要不要站出來更負點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