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與微光
作者:林大為 15/10/2025

繪圖: 柳度行

 

創造舒適的視覺環境,是身為燈光設計師的使命。然而,在汲汲營營追尋光的過程中,卻不小心造成與客戶的認知誤差、和家人的雞同鴨講,及對自己身心的忽略。本人稱這些挑戰為——「暗黑」。

 

對客戶

曾有機會,與一位在中台灣、聲譽如雷灌耳的室內設計師合作一個豪宅案。他約好到我台北辦公室見面討論,到了時間人沒出現,卻來了通電話:

「林先生,你的大方向是什麼?」

我愣一下,直覺認為,此人要先測試本人的燈光設計理念,再決定是否要見面。

於是對著手機,我做起簡報:「此案燈光設計的方向,是企圖將那道,被白天陽光照亮的清水混泥土主牆,在夜晚以隱藏間接燈槽輕輕地洗亮,藉此傳達您空間設計的品味……。」

電話另一頭,靜默一陣隨後傳來壓抑著笑的聲音:「你辦公室究竟在台北哪個大方向呀?計程車司機好像走錯了。」

那位室內設計大師在通話後,必定在車上和司機一起捧腹狂笑。造成這個烏龍「暗黑」局面的原因,是因我太急於表現專業,而忘了仔細聆聽。

 

對家人

畢業後在紐約找到,人生第一份燈光設計工作,我立即打電話回台灣向父母報告。

從小學教職退休的媽媽,完全沒聽過什麼是燈光設計,又不是舞台燈光,真搞不清楚在美國的兒子究竟要做什麼。但她仍按著忐忑不安的心,聽我描述那間著名燈光設計公司的種種。

在結束國際通話前,媽媽才憂心忡忡的交代:「爬電線桿換燈泡時,你千萬要小心喲!」

如果我耐著性子,好好地解釋燈光設計的工作內容,其實是安全坐在辦公室裏、於圖紙上畫圈圈拉迴路、並在電腦前預測燈光效果。家人便不會處在誤解的 「暗黑」中而擔憂。

對自己

回台灣創業後,終日在爭取業務、經營公司、消化案件中打轉,像一隻困在絢麗滾籠裏,疲於奔命的倉鼠。雖是照亮環境的工作,壓力大得讓自己灰沉、沮喪,多次想放棄這道光。

一次到台中演講,會後我精疲力竭、黯淡不已。當時講座的主持人,是已經去當小天使的楊淑斐。她關懷地對我說:

做為燈光設計師,首先要把自己照亮!

每當陷入最困頓的「暗黑」時,淑斐的這句話一直支撐著我。

我們之所以從事和「光」有關係的工作,必有其因緣。然而為了照亮環境,義無反顧的兩頭燒;但最終會發現,燈光設計師真正的職責,是好好守護自己內在的那盞光,不讓它飄搖、熄滅。

在此,將 「先把自己照亮」這個提醒,與正在經歷事業、家庭、及人生旅途上眾多挫折的人們分享。

這些「暗黑」正是「微光」出現前的障礙與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