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思考+美感教育 -《繆思意境-漢寶德續談博物館》編後記
作者:黃健敏 06/06/2025

1977年漢先生離開東海大學建築系,轉至中興大學出任理工學院院長,在任內兼負成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任務,歷經十二年半篳路藍縷的籌備,1987年自然科學博物館正式成立,至1993年全館的四期總建設完成開館。在籌備建館期間,漢先生多次至國外考察,對於一個完全沒有收藏品的新館,擬定以主題作為展示方式,而非循國外許多自然史博物館的分類式展示。這是一項突破性的構思,為吸引大眾達成社會教育的目的,首期建設以科學中心與立體劇場為主。

漢先生認為科學博物館應以大眾教育為目標,除了科學,更應當著重培育美感,所以展示的規劃暨設計莫不念茲在茲的力求具有美感,使觀眾在人性化的愉悅氛圍享受博物館之行。這也是他晚年積極致力於推動美感教育的緣由。

正在風風火火為成立國際水準博物館盡心盡力的漢先生,竟然又承擔了另一項委任;成立一所藝術學院。漢先生心目中的藝術學院以創造性的研究所為主。基於自然科學博物館建館的經驗,他在藝術學院開設的了博物館學研究所、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古物維護研究所等九個研究所,與一貫制的音樂系與國樂系等。

在博物館學研究所,漢先生親自授課,開了博物館規劃與展示規劃兩門課。漢先生以理性出發,講求邏輯系統,早年在東海大學建築學系時,特開了設計方法論,並且翻譯《合理的設計原則》作為參考書。1969年漢先生將原主編的《建築》雙月刊易名為《建築與計畫》。從此兩件事端,說明了漢先生的視野與高見。漢先生自稱個性契而不捨,堅持把事情做完做好,且以系統性思考的做事方法,謀定而後動。這般的個性在台南藝術學院的教學亦顯現。因為教學的需要,漢先生以其經營科博館的經驗為基礎撰寫講義,希望能夠系統性地讓學生們從理論與實務學習。這些講義於2000年經馬佩佩、李淑惠、盧秀琴、曾信傑與呂佩怡等學生協助整理,出版了《博物館管理》與《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兩書。本書 《繆思意境-漢寶德續談博物館》乃是承續他們努力的成果再出發,謹此向他們致深忱的謝意!

博物館事業在漢先生的生涯中居極璀璨的年華,因此在編輯「漢寶德系列」叢書之際,於2019年選錄前述兩書的部分章節,再彙集他所撰寫攸關博物館的諸多文章,完成《邁向繆思—漢寶德談博物館》壹書,該書的內容豐富,是系列叢書中頁數最厚多的一本,可是仍有不少章節囿限於篇幅,不得不割愛未加以收錄。有鑒於仍有許多寯永睿智的文章成為遺珠,乃有編輯續談博物館之意。

《繆思意境—漢寶德續談博物館》以展示為主題,上篇的內容起於博物館本質,迄至展示之施做,下篇則收錄參篇思辯博物館的文章,進一步闡釋博物館的價值暨功能。「博物館的建築」壹文發表於1994年11月15-17日的海峽兩岸博物館事業之交流及展望學術研討會,「從自然博物館看美術館的功能」壹文則是1994年1月10-12日舉辦的當代美術館的角色功能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之論文,「博物館營運的地方因素」係1997年5月亞太地區博物館長會議發表的論文。

為籌謀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二期之建館,1984年6月漢先生與當年的助理研究員周文豪針對展示設計特赴國外考察,他倆走訪日、美的十二家展示公司,並考察各公司的作品,足跡遍及東京、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多倫多、紐約等都市之博物館。行程中的7月24日至8月2日漢先生單獨參加在倫敦的國際博物館學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 的年會,並與英國博物館設計專家葛登納(James Gardner,1907-1995)會晤,促成日後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極為成功的自然演化展示。會後漢先生繼續至巴黎與新加坡考察博物館。針對此行,考察報告有相關詳細記述,本書特將「記倫敦國際博物館年會」壹文輯入,既作為文獻史料,也供讀者們知曉這段籌備建館的歷程。

 誠如漢先生所言「展示設計不能不瞭解博物館建築」、「展示設計是一種藝術」、「所以說,管理博物館,就是一門人性的學問」、「博物館肩負教育目標,那就是群育與美育」。本書之諸章節貫串漢先生的系統思考+美感教育,呈現他心目中博物館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