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境設計師與暗空守護者,是來自不同星球,或是有機會一起共舞?
從小對浩瀚的星空充滿驚嘆,也曾上過社區大學觀星課,就是跟不上進度。“看得清晰,就等於浪漫的破滅”這個障礙,讓我到現在,連最基本的北極星,北斗七星都無法分辨。
因此,朋友「星星王子 PK」在台北郊區山上,辦了一場觀星活動時,本人下決心,非得踏出幻想泡泡不可,並帶著太太和就讀小學的姪女一起參加。
姪女一開始興趣缺缺, 住在山上的她看星星,就像城裡人看路燈一般稀鬆平常。直到 PK 說會準備泡麵、點心及帶上他的毛孩子,她才眼睛發亮、決定同行。
當我們抵達擎天崗停車場時,四周都是濃霧,但 PK 的泡麵鍋已經冒著香氣,各種零食也一應俱全。小朋友、大人們和狗兒一起野餐,氣氛熱鬧愉快。儘管霧氣未散,PK 還是帶我們走上草坡準備觀星。眼前卻是一片,被山下城市發散而來的光染亮的雲層,把草坡照得真亮。
那時還真擔心,如果PK真的介紹本人是做燈光的,我絕對會辯解:看不見星星,是雲層掃了興,不是我造成的光害。
類似的情況也常常發生,當燈光同業與暗空協會成員,一同導覽夜間城市時。彷彿我們這些搞燈光的,就是讓城市看不見星星的罪魁禍首。
繪圖:林大為 上色:月亮
難道真的如某些暗空信徒所堅持:非得關掉城市的燈,才能仰望星空?
光明與星星本來就很難並存,是否“觀星”這個活動,該安排在特定的較暗地區;而不必讓整座城市都為了星星而熄燈。
就像分區規劃,不是所有地段都該開發為商業或是住宅區。我們的夜間環境,也應該多元化:有些區域可以欣賞璀璨燈光,有地方則有嚴格的規範,保留黑暗、觀賞星空。有如此規劃與認知,燈光設計師與暗空守護者之間,或許不必那麼針鋒相對,進而建立一個實用、友善的溝通平台,互相交流與合作。
星星的珍貴,一點點不恰當的電力光,都可能掩蓋它的存在,想像力也可能因此被抹殺。
那天山上的觀星活動最終沒能如願,PK 提議我們開車下山,找尋雲層較稀的地方,以便觀測。當他傳了一個較佳的觀星地點給我時,我們已經到市區的家中,在沙發上排排坐、吹冷氣、看電視,一邊吃著小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