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國的展廳空間設計,如何升級博物館參觀體驗?——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作者:HUIFANG 16/04/2025

前陣子我人生第一次去首爾旅行,並拜訪了位於龍山家族公園內的韓國中央博物館(以下簡稱央博)。這個博物館在韓國的地位有點像是故宮博物院吧!它的前身是1909年由大韓帝國第二任皇帝純宗所設立的「帝室博物館」,不僅擁有數萬件涵蓋考古、歷史及藝術文物的典藏品、寬闊明亮的三層樓展覽廳,竟然還開放所有訪客免費參觀!是我在首爾最喜歡的景點之一。

不過除了以上提到的優點之外,央博最讓我驚艷的地方其實是它以使用者為中心的體驗設計,無論是什麼樣背景的人,都可以在這個博物館裡獲得樂趣。如果你是不熟悉韓國的外國觀光客,你可以透過參觀一樓展廳和觀看互動影片,欣賞新石器、古朝鮮、百濟、新羅、高麗,再到朝鮮王朝和大韓帝國的文物,進而認識朝鮮半島的歷史;如果你是韓國本地人,則能透過二、三樓的書畫、雕像、瓷器等展品來理解何謂韓國傳統藝術文化。另外,央博還有針對3-4位韓國兒童的小班制專人導覽,導覽員會和小孩不斷互動,並引導他們書寫類似學習單的文件。

我認為央博之所以能夠讓不同背景的參觀者對展覽更有共鳴,使參觀體驗升級,展廳空間的設計實在功不可沒。其中,和你分享兩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展廳。

1:以韓國國寶83號《金銅半跏思惟像》為核心的「思惟展廳」

當你走入思惟展廳,會先經過一道讓你慢慢沈澱心情的無光走廊,跟著箭頭在走廊盡頭右轉後,映入眼簾的是暈染著深橘色光線的空曠展廳。在這個偌大的展廳中間,只有兩個姿勢相似的佛像,他們分別是被稱為「韓國人的微笑」的韓國國寶83號和78號《金銅半跏思惟像》

雖然在博物館官網就可以看到這兩尊佛像更細節的雕刻紋路與展品介紹,但在這樣一個安靜留白的空間裡,靜靜欣賞佛像們右腳翹起卻十分平衡的身姿,以及若有所思的微笑,果然更能體會韓國人對佛像崇高之美的展現。

2:以曾捐贈文物給博物館的收藏家為核心的「捐贈室」

為了不讓文物脫離它本身的脈絡,我一直都很讚許博物館在展示當中直接將文物怎麼來到博物館呈現出來,而央博位在二樓的「捐贈室」,就做了一個很好的告訴你文物背後故事的示範。

當你走入第一捐增室,首先會看到一整面擺放不同類型文物的牆,沿著牆走到最後,有一些可以觀看影片的桌椅。這裡有許多介紹博物館典藏捐贈者的介紹影片,包括:以收藏韓國民俗文物為己志的企業家、興趣是收藏韓國房屋瓦片的日本人等等。(當我們在欣賞博物館裡的韓式建築屋頂瓦片時,誰會想到這是一位叫做井內功的日本人費盡千辛萬苦收藏的寶貝呢?)

我認為捐贈室以收藏家為核心的展示,不僅能從更多元的視角認識文物與人之間的關係,這些致敬收藏家的影片,還可能讓某些人開始培養收藏文物,進而在晚年捐出文物給博物館的興趣也說不定!對博物館來說這簡直是一件雙鵰啊!

韓國真的不虧是科技與文化輸出大國,除了以上提到的兩個案例,央博還有許多很棒的沈浸式展廳,像是能體驗走入高麗王朝古墓內部的影像區,以及欣賞美術和配樂都很優美的動起來的韓國山水畫。另外,還有連結三樓佛教雕像和二樓佛教繪畫展廳的樓梯和跨樓層螢幕,這樣的展廳安排,能讓對佛教藝術感興趣的人不用繞遠路上下樓,專注在佛教藝術的世界裡。

因為央博的展廳很多,一整天參觀下來覺得逛得很過癮。我個人推薦的動線是從一樓的新石器展廳開始,先用考古學角度認識朝鮮半島的歷史,以及最後住在這個半島上的人們如何建立一個大韓帝國(雖然現在這裡還是南北分裂的狀態)。接著,再去二樓的思惟展廳享受與佛像一對一相處的靜謐時光,至於其餘時間,就挑自己感興趣的主題自由參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