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故事-漢寶德續談文物編後記
作者:黃健敏 26/05/2021

  二十一世紀初,漢先生曾以女兒漢可凡的名字作為筆名,在中華日報副刊撰寫系列性的文物文章,以他多年收藏古物的經驗,娓娓敘述家中添購陶器、書畫、文玩等相關的故事,這些文章輯錄為《真與善的遊戲》與《收藏的雅趣》兩本書,這兩本書的繁體版已絕版,簡體版於2020年底由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刊行。 

  漢先生撰寫攸關文物之文章,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紀八○年代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所發表的「流杯渠的故事」。當年漢先生趁赴韓國開會,至慶州走訪韓國史蹟第一號的鮑石亭,同時參觀佛國寺等,撰寫了「韓國慶州行」一文,很詳細的記述了參觀佛國寺的種種。佛國寺初建於西元528年,日本幕府將軍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時,曾遭回祿毀壞,西元1604年重建,爾後不斷地重修,重修的成果是觀光化,被批評粗俗。佛國寺與石窟庵於2009年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977年胡金銓拍攝的《空山靈雨》影片,就是在佛國寺取景,在兩岸阻隔的年代,無法親炙中國的傳統建築,日韓的古建築乃成為研究探索的對象。「流杯渠的故事」是衍生自「韓國慶州行」,該文曾收錄於1990年出版的《風情與文物》一書。「流杯渠的故事」一文在書中附有風字流杯渠圖一張,宋劉松年的「曲水流觴」圖一張與耳杯一對等照片,這三張圖片俱為黑白。拜博物館圖片免費使用政策之賜,特將台北故宮博物院所典藏的劉松年繪「曲水流觴圖」四幅,並輔以明李宗謨「蘭亭修楔圖卷」十五幅,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庋藏的明錢穀「蘭亭修楔圖卷」七幅等下載,以彩色圖片為「流杯渠的故事」文章作進一步的賞讀欣閱。
 
  「兩個中國陶瓷收藏的故事」係指大阪市立東洋陶瓷博物館與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畫廊所典藏的陶瓷。大阪市立東洋陶瓷博物館是極少數在日本允許在館內攝影的博物館。在日本,絕大多數的博物館禁止攝影,在京都,甚至有的庭園與廟宇亦禁止攝影。對此,漢先生認為博物館具有社會教育的功能,容許觀眾拍照有益於推廣教育,對於日本諸多博物館的攝影禁令,尤其是以納稅義務人所成立的公家博物館也禁攝影,他深深不以為然!不過話說台灣的博物館昔日亦有攝影的禁令,遲至近年才開放,畢竟如今以手機拍照既方便又流行,博物館禁止攝影是不合時宜又不合情理的規定,在博物館攝影儼然是流行的打卡行為,讓參觀博物多了一份歡悅的情趣。參觀東洋陶瓷博物館時,我較專注於其建築物,為了漢先生的文章配圖,乃連絡館方懇請提供相關圖片,蒙學藝科鄭銀珍與小林仁兩位的協助,獲得十四張圖片供本書使用,謹此致以謝忱!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藝廊理所當然沒有禁止攝影的疑慮,因此文章的配圖皆由我親自拍攝,但是漢先生的文章提到的四位關鍵人物,只有中文譯名,沒有附英文姓名。為了釐清,透過電子郵件詢問,幾經往返,只能確定館長林賽‧霍爾與東方藝術所監理人赫爾伯特‧肯特的英文姓名,至於那位捐贈八十八件瓷器的律師與在中國的澳洲軍官柯林斯,目前則皆只能暫時存疑。漢先生曾撰文力陳收藏需要政策,以此兩館所典藏的陶瓷器,就是極佳的範例。漢先生也收藏,他是從陶罐開始入手,第一件收藏品是一個清乾隆朝的深紅色茶罐。不知是否因此,令漢先生特鍾此兩個博物館的陶瓷器。
 
《歲月意象-漢寶德續談文物》封面
 
  對於流落海外的陶瓷器等文物,漢先生感嘆近百年來的中國人,充分表現了「不肖子孫」的可憐相。另一被關注的淪落文物是木雕菩薩。研究中國傳統建築,廟宇會是主題之一,連帶廟宇中的佛像往往是相關之研究課題之一。中國佛像以石、木、金與土等不同的材質所塑造,對此漢先生在擔任宗教博物館館長任內,曾特邀山西泥塑佛像匠師至台灣,塑了八座佛像,於2004年1月15日至 9 月30日舉辦「神氣佛現-山西泥菩薩」展。(註1)
 
  創設於1928年的東北大學建築系,其學生得選修中國雕塑史,授課的是研究中國傳統建築的先驅梁思成,課堂上的講義遲至七○年代方被印刷成書出版,書內的175張精彩配圖由林洙女士耗時一年餘完成。《中國雕塑史》起自上古,迄至元明清,其中的宋朝章節特別提及賓州大學美術館與波士頓美術館典藏的水月觀音菩薩像,也就是漢先生在「流落歐美的木雕菩薩」文章所特別指陳的木雕菩薩像。在旅途中,美術館是必訪的重點,尤其對於藏有中華文物的館絕不輕易遺漏。不巧,幾次至賓州大學博物館時,總是時辰不對,遇上關館,至今尚無緣親睹《中國雕塑史》所藏提及的觀音像。波士頓美術館有亞洲藝術部門,號稱數量達十萬餘件,而《中國雕塑史》書中編號第166圖的水月觀音自1999年起就不復陳列展示,在曾經過一年半的修復,2006年方公開,以致與這件觀音像真是緣慳份淺。許多博物館的典藏未必常設性地展出,但是在網站卻有豐富的資料,在為文章配圖之際,常有精彩的發現,於是乃將相關的諸多水月木雕觀音像作為漢先生文章的延伸閱讀。
 
  「漢代文化的剪影-武氏祠石刻」原刊於1992年11月10日聯合報副刊,附有兩張照片,為了瞭解更多的武氏祠石刻,乃自《武氏祠漢畫像石》一書輯選影像較清晰者作為配圖。漢先生所籌建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在中國的科學與技術展廳,就有一幅武氏祠石刻拓片,廳中也有玉與銅器等文物。很顯然,自稱喜歡探索過去老靈魂的漢館長,他追尋著古物的時代感與美感,將收藏視為真與美的遊戲,遨遊於文物的天地,將收藏視為自省的、知性的、審美的精神活動!(註2)
 
  本書呈現在建築專業領域以外,漢先生也行的豐富智識學問。於漢先生辭世六周年之際,謹以他的文章書籍誌記懷念!
 
 
 
 
註釋
 
1. 攸關泥塑佛像一節,可參閱「從中國雕塑傳承談山西彩塑藝術」一文,輯於《保存生活-漢寶德談鄉土與藝術》,漢寶德系列之七,台北典藏藝術,2019年11月出版。
 
2. 1998年5月號《藝術家》雜誌第276期,李維菁撰寫的【文物藏家】專欄,訪問報導的第一位藏家就是漢寶德,該篇報導的標題是「漢寶德喜歡探索過去的老靈魂」。
 
 
 
 
漢寶德系列之9/藝術札記30
歲月意象 -漢寶德續談文物
漢寶德著  黃健敏主編
典藏藝術家庭有限公司出版
2020年11月初版
ISBN 978-957-9057-73-8
定價3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