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雕藝術:黃沛瀅的瓦楞紙與華司藝術創作
作者:陳碧琳 15/12/2020

  「織雕藝術」非「編織藝術」

  「織雕藝術」,概以「織編」技法來「塑形」的藝術創作。傳統「編織」的概念,是透過經線與緯線邏輯所交織組構而成的構造創作;而「織編」意指不需經緯邏輯的組構創作。本文「織雕」即「織編雕塑」;「織雕藝術」即「織編雕塑的藝術創作」。

  「織雕藝術」的這個概念,其實是我對黃沛瀅從大學(1996)迄今(2020)藝術創作脈絡的詮釋,因為不論是面對哪種日常生活材料,沛瀅總是能夠將看似平凡的媒材,賦予藝術美學觀察和詮釋,讓各種非編織素材的生活材料,進行藝術化組構,並細緻織編雕塑出豐富的有機形體。就像生命細胞一樣的繁衍增生,透過「織雕」,讓這些平凡材料華麗轉身,成為令人讚嘆的藝術作品。


  從平面到立體空間的美學養成

  無論面對多麼複雜的空間,黃沛瀅都能用其繪畫藝術視野來進行藝術詮釋。對她而言,立體空間也是一種畫布空間的概念,相對的,立體空間能夠獲得各種不同的創作條件,豐富了畫布概念的多樣性。

  能夠從容面對各種複雜空間變化,奠基在她擁有扎實的美術訓練。從小學到研究所畢業,一路都是美術科班,尤其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修西畫,運用油畫顏料的肌理特性,加入瓦楞紙材質豐富創作畫面。黃沛瀅表示,在大二時期(1996)開始嘗試將瓦楞紙與繪畫創作結合(黃沛瀅,2019)。

  瓦楞紙的材質、高密度孔隙排列構造,讓她在大學留下了深刻印象,進而在北藝大研究所時期,嘗試以瓦楞紙作為創作材料的應用,將立體空間視為另一種畫布,重新詮釋畫布空間。瓦楞紙開啟了她的織編與雕塑,瓦楞紙也引導她將創作的視野從平面拉到立體空間。


  首要織雕藝術的材料:瓦楞紙

  黃沛瀅喜歡以日常生活平凡材質織雕,以敏銳的藝術視角,將保溫管、竹管、泡棉、霓虹燈管、串珠、鐵管、螺絲、螺帽等各種媒材進行織編雕塑創作,對於自己喜歡將這些材質進行織編的投入程度,讓她還因此懷疑自己上輩子可能是蜘蛛或者是燕子(黃沛瀅,2019)。

  瓦楞紙是黃沛瀅最早運用的複合媒材,從大學到研究所畢業(2002)都有瓦楞紙的痕跡,研究所畢業後的國外駐村、聯展創作、公共藝術創作,也都有瓦楞紙的材料。但讓眾人驚覺到瓦楞紙與黃沛瀅的巨大連結,應該是從台北最高美術殿堂的北美館的個展之後。  2006年黃沛瀅在北美館獲得一個創作個展的機會,個展主題《自遊.自在》,親自帶領工作夥伴將數萬片瓦楞紙組構成巨大有機空間的造形,不僅讓大家認識到黃沛瀅,更感受到平凡瓦楞紙也能產生不凡的藝術創作。自此,瓦楞紙就成為黃沛瀅創作的好朋友,也是她在織雕藝術的首選材料。「從遊戲與實驗開始,我將瓦楞紙裁剪後再加以聚積組合。在創作與思維進路持續的積累下,我的創作漸漸發展出一系列以 “蔓延” 為概念的作品。作品意圖呈現一種不確定的造形情愫、有機物形態中孕函生命意象的氛圍。」(黃沛瀅,2006)。

  與瓦楞紙結下不解之緣的黃沛瀅,持續推出系列個展,從2007《小洋春》有機的空間蔓延,2008《蘿絲夫人》及她的瓦楞寵物們的生物形體創作,2010起至今至發展出一系列頂著各種慾望與髮型的《慾望魔髮》人像作品,如同是一個停不下來的瓦楞紙異想世界。

  瓦楞紙的織雕創作過程中,獲得也許多肯定,包含2006年台北美術獎(《流》),第五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自遊.自在》),2011年全國美術展雕塑類金牌獎(《慾望魔髮》系列)以及2014年文化部第四屆公共藝術獎-民眾參與獎(國立臺中圖書館遷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等。黃沛瀅的創作與展覽地點也跟著她的瓦楞紙織雕持續往外擴散,有澳洲、韓國駐村;有美國紐約、中國廣東、韓國光州以及國內的個展與聯展,豐富而多層次感的有機形體織編雕塑,隨著她的創作與展覽而不斷繁衍。


  另一種愛的結晶:華司織雕

  不過,今日(2020)黃沛瀅的藝術創作受到更多矚目的,其實是一系列的華司(washers)材質創作,十多年來累積豐富的公共藝術創作,不論是中央部會、博物館、美術館或私人企業空間,都可以看到黃沛瀅的華司藝術創作。

  「華司」(washers)是一種五金材料行常見的薄圓型中空金屬墊片,作為螺絲底層鎖件墊片(washer lock),黃沛瀅會勇於大量使用,跟他的夫婿施承澤有很大關係,若說是他們兩個另一種愛的織編結果,也不為過。

  2003年黃沛瀅在韓國藝術駐村,認識早年畢業於北藝大,並在美國完成研究所學位及從事專業金屬雕塑藝術創作的駐村藝術家施承澤,相戀之後,沛瀅也參與觀察施承澤執行的專業金屬雕塑藝術創作,讓同屬藝術家的年輕人,創作路上互為幫襯,兩人並在2005年結為連理。同年,永豐金控邀請施承澤製作總部音樂廳接待台後方壁飾,黃沛瀅覺得施承澤的金屬創作好像一群魚在畫面迴旋,也像漫天飛舞的葉片在空中舞動,便建議在綠葉之間加入花朵造型,螺帽當作花蕊,應該會很可愛…於是施承澤把現成物:螺帽加入《流金歲月》作品中。(黃沛瀅,2020)。

  有了熟悉金屬雕塑的夫婿,黃沛瀅在後續的創作就更加大膽的應用金屬媒材,另一方面,立體創作到了戶外,瓦楞紙特性不適合當作主要材料,金屬耐候材質的優點就顯露無遺。2006年黃沛瀅受邀於寶藏巖設置入口意象,在夫婿技術協助下,嘗試用各式鐵管焊接組構成“蔓延”概念的作品,最後完成了《浮游之春》,如同攀爬在建築物上的有機形體,呼應寶藏巖是個有機聚落。(黃沛瀅,2020)。

  2007年受台北藝術大學邀請參與「枕頭計畫」(2008年1月於關渡美術館展出),開啟了沛瀅以華司材質的織雕藝術創作。經過寶藏巖入口意象《浮游之春》的鐵管創作經驗,對於「枕頭計畫」,沛瀅採用華司(墊片)當成細胞般來重組呈現,她先以黏土塑型翻石膏來製作模具,再由熟悉金屬工藝的施承澤協助焊接成型,完成此件45x25x18cm的《光枕》作品,而這也是國內首件以華司為主要材料的藝術創作。

  夫妻兩人覺得這件華司織雕而成的作品有趣又奇特,還特別在2009年12月11日為《光枕》申請中華民國專利證書,新式樣登記編號第D132553號,這應該也是少數藝術作品申請專利證書的案例,顯示黃沛瀅跟施承澤對華司材料應用的高度興趣。

  有了施承澤的專業金屬雕塑技術支援,從2008年起,黃沛瀅受邀的公共藝術創作,雖然同樣以織編雕塑的手法來創作,但材料的運用上,已經高度運用華司為主要媒材,而為了讓華司焊接的雕塑可以在戶外接受更大的支撐力道,厚度上則特別挑選以3mm不鏽鋼華司為主,創作的區域也不限於台北,包含高雄駁二藝術特區2010《金果樹》作品,發表後在南台灣也帶動華司雕塑風潮。其華司相關的公共藝術創作亦曾獲得第六屆公共藝術獎-環境融合獎(2018)、第四屆公共藝術獎-卓越獎(2014)。華司材料的運用,甚至也運用在其之前瓦楞紙創作《慾望魔髮》系列的延續,2019年「綺麗的語境」個展所展出的《華司女孩》系列,便是將瓦楞紙與華司兩種不同材質,精煉的織編雕塑。


  織雕藝術的實踐

  從黃沛瀅的創作過程,傳達對日常生活媒材的觀察,可以有更多元的美學觀察與重構,即使是常見不起眼的小材料,透過藝術的織編繁衍,也都可以是賞心悅目的雕塑作品。對於一次性的包裝材料瓦楞紙,透過剪裁、重組、整編、塑形,髮髻與心所想往之生物產生交會,溫馨又有趣;作為螺絲底層附加墊片的華司材質,成為細胞的複製、連結、繁衍、蔓延成為有機形體的雕塑,堅毅卻溫暖。

  如果說有一種雕塑是空間形體塑造,那麼黃沛瀅用非一般編織的生活材料,包含保溫管、竹管、泡棉、霓虹燈管、串珠、鐵管、螺絲、螺帽、瓦楞紙、華司等生活小物進行織編雕塑,即是「織雕藝術」的實踐。今日回頭看看黃沛瀅的瓦楞紙材料創作與華司藝術創作,似乎開啟了這兩種材料的另一種生命,讓原本生冷不起眼的材料,頓時鮮活了起來,重新檢視生活周遭,亦可發現處處是藝術,織雕藝術的實踐,讓藝術似乎不在是那麼遙遠。




參考資料:

1. 創意多瑙河第803集-藝術家/黃沛瀅
http://arts.bltv.video/detail/video/6093032067001/%E7%AC%AC803%E9%9B%86%EF%BC%8D%E8%97%9D%E8%A1%93%E5%AE%B6%EF%BC%8F%E9%BB%83%E6%B2%9B%E7%80%85?fbclid=IwAR03wy-ibmkMiqG5oHgueyPeN4b9N-9CoKDsNBzH-YF3-oDKL9h945nv-_o

2. 彩雲藝術空間 ROSY CLOUDS GALLERY黃沛瀅「綺麗的語境」個展
http://www.lihpao.org.tw/art_detail.php?no=45

3. 黃沛瀅施承澤創作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jrose168

4. 黃沛瀅施承澤專網 http://www.jrose168.com/




參考圖片:(以下所有圖片皆由黃沛瀅提供)

 
1996年 黃沛瀅大二時創作第一件瓦楞紙的繪畫作品。

 
2006年 《蔓延》作品於「自遊.自在」黃沛瀅創作個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6年,《流》作品於「自遊.自在」黃沛瀅創作個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11年,黃沛瀅的《慾望魔髮》系列。


2007年,黃沛瀅的作品《光枕》,是國內首件以華司為主要材料的藝術創作。


2010年,黃沛瀅的《琉雲光景》作品設置於臺灣博物館第二典藏大樓。


2010年,黃沛瀅的《金果樹》作品設置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2015年,黃沛瀅的《草地上的嬉遊》作品設置台中市政府。


2012年,黃沛瀅《拼貼‧閱讀》作品於國立臺中圖書館遷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中,帶領一群民眾以瓦楞紙來共同創作。

     
2017年,《依於仁.游於藝》作品設置於新北市三重區碧華國小,長15米包覆建築體,為目前黃沛瀅最大型的公共藝術作品。


2018年,黃沛瀅的《心心相印》作品設置於文心建設”文心日日”, 臺北市內湖區。


2019年,黃沛瀅的《華司女孩》系列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