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歷史與戰後生活:地誌.座標-2019馬祖新村文創巢主題特展
作者:陳沛妤 03/03/2020
 
曾經因為戰爭的關係而被迫離開家鄉,並隨著政府的安排而必須在陌生的地方擁有新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對於被迫移動的人,或者是必須接納外來文化的場域,都造成永遠的改變。
 
在這些變化之中,人們來來去去,最終留下了曾經生活過的空間痕跡,後人可以用何種方式去認識這段歷史呢?由藝術家李佩玲所策劃的展覽「地誌.座標-2019馬祖新村文創巢主題特展」,位於桃園的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園區內保留原有空間,並依照不同的需求使用而重新改建,例如咖啡廳、文創商品店與原有的歷史文化介紹展。而「地誌.座標」是特殊檔期的展覽,更特別的是以當代與科技藝術的角度對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歷史記憶的再詮釋。
 
 
透過詩意的影像,丁昶文的《物換星移》引用亞里士多德在《物理學》第四卷中提到「每樣東西都有其場域」,進而以抽象的、非物質的和觀念的方式去解構場域的文化與符號,試圖由影像中的感性經驗來召喚「地方感」,例如影像中提到眷村的食物、樹林與建物等,用這些元素重新連結歷史。而這三頻道的影像置放在古董瓦片上,除了呼應空間與歷史的關係更讓影像的展示不只是單純的放映,而是建構在屋頂之上的意義。
 
同樣收集舊物,製作成聲音互動裝置的《映像重奏》,透過手機掃描QR Code,觀眾可以於網路介面控制鐵琴敲擊的聲響,無論在多遠端的操控都能讓機器演奏。此外,更設定計時表演,每隔約30分鐘的時間就會隨機演奏鄧麗君的歌曲。藝術家表示,透過對眷村居民的調查發現,他們最愛的歌手與最常聆聽的音樂都是鄧麗君的作品,這些音樂可以提供居民一段關於國族與時代的記憶養分,讓自己有回家的感覺。這件結合實體自製樂器及虛擬網路控制所串連的互動音樂系統,並擺設著樹枝與幾張早期女星的肖像,讓作品建立在過去的歷史並以科技藝術的當代語彙,讓觀眾充滿參與感。
 
 
而林祐聖創造的「品牌-両天工作室」則以《讓我照顧你》系列以各種與女性相關的商品,進一步思考國家、眷村與這些婦女之間的連結。紀柏豪的《距離之歌》以馬祖新村中心八角悅心亭為中心點,讓觀眾可以藉由手機定位系統與作品進行聲音互動。
 
透過這些作品,不僅僅是讓觀眾重新以不同的角度觀看歷史記憶,更能讓這些舊有空間重新擁有新的功能性,並讓地理魂重新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