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生活肖像Living portrait:袁廣鳴的《異鄉人》
作者:陳沛妤 13/07/2018
「明日樂園─袁廣鳴個展」於今年三月在耿畫廊盛大舉行,其中,最新錄像作品《異鄉人》是藝術家首度嘗試探討台灣移工的作品,或許表面上看似與他本身創作脈絡的差異而飽受討論,但對我而言這件作品的出發點是來自袁廣鳴從未忘卻的個人經驗。
 

2016年末,筆者有幸因個人打工渡假的經驗與袁廣鳴老師在異地相遇,抱著求知的期待幸運地聽到袁廣鳴老師分享德國求學的孤獨心情。他因學業遠赴德國卻感受到想家、孤獨與隔離,其實在他早期的作品〈籠〉即可看出籠內與籠外/自我與異國的內心吶喊,進一步延伸至交通工具的內外,那是一種與社會保持距離的觀察方式。對一個正在異國努力工作與學習文化的我而言,那一刻的心情是很沉重的,縱使你再努力學會語言與文化,當地人依然會用一層帶有距離的隔閡看者妳,可能是籠子的奇觀或是移動的車廂載著這些移工過客的視角。
 

 
在看到《異鄉人》時特別能感受到這個衝突,在月台上等待火車是旅人的日常經驗,無論搭乘各種交通工具,那種游離與飄忽的身心是一樣的忐忑。如果是旅遊那當然是開心的情緒,然而以異鄉打工的心態來面對,則是五味雜陳的壓抑。
作品以高速攝影機與火車推軌擷取了這些移工的細膩表情,這些人就像真實演員的臉部慢動作特寫,疲憊、情愛、疑惑的表情都被瞬間凝結。緩慢的影像凝結了日常生活的細節,無論是眨眼或親吻,短短的幾秒在真實時間中不足一提,但對於異鄉人而言卻是緩慢與深刻的印象,短暫的記憶應是過眼雲煙的瞬間卻被綿延的時間所凝視。
 
近年全球勞工遷徙,台灣的政治經濟轉移,連帶影響本地台灣人與東南亞人的比例失衡。同樣的,台灣年輕人出走國際打工的趨勢日益劇增,我們看待外籍移工,無論是來自東南亞或歐美,依然還是用獵奇的眼觀去掃射,就像作品中使用手電筒與高速攝影機掃射月台上的移工一樣。其實,台灣人在異國也會有同樣的情況與感受,在當地人眼裡永遠都是被注目的、無法融入的他者,且這些努力追求夢想的過程是漫長而容易被自身記憶所凝結的。對我而言,袁廣鳴使用自己曾經的記憶延伸這件作品並探討台灣的外來文化被檢視與放大,是一件保持中立並呈現現況的作品,用動態的肖像錄像紀錄了這些活在台灣的《異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