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是故事,當代藝術是事故
作者:王洪義 25/09/2017
 
 
傳統藝術,不論中外,多是敘事性的,就是總要說點什麼,如宗教、文學或歷史。這等於講故事。
 
講故事,要合情理,否則就沒人聽了。所以,傳統藝術家無不精心製作故事文本——遵循某種主題認真作畫。
 
可當代藝術不是這樣的,它不是故事,是事故。
 
事故,就是意外和反常,所以不會遵從邏輯,不需要合理性,而是越荒誕越有效果。
 
當代藝術中比較多見的,是下面幾類事故:
 
 
A交通事故:
 
01-克羅地亞的奧西耶市(Osijek)街頭作品:汽車與坦克相撞,汽車不但沒有被撞壞,還把坦克壓到土裡去了。
 
02-美國內華達州火人節(Burning Man,2007)裝置作品,是兩輛大卡車相撞了。不屬於對撞,也不屬於追尾,不知道美國員警該如何判斷這個交通肇事?
 
03-美國密爾沃基藝術博物館(Milwaukee Art Museum)庭院中的裝置作品,能把一輛汽車給撞到柱子頂上去,這是怎麼撞的呢? 
 
 
B工程事故: 
 
04-麗貝卡•霍恩(Rebecca Horn):向巴塞羅那致敬(Homage to Barceloneta),1992年。如此歪歪扭扭,顯然是危樓,周圍的人何以還能如此悠閒?
 
05-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有輸送功能的地鐵入口(Transportabler U-Bahn Eingang),2007年。一頭塌陷,一頭翹起,這工程質量實在不堪。
 
06-奧本海默(Dannis Oppenheim):剷除邪惡的裝置(Device to Root Out Evil),1997年,加拿大渥太華。把房子弄顛倒的不是施工隊,而是設計師搞錯了,因為他那天喝高了。
 
 
C食品安全事故:
 
07-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吃洋蔥(The Onion),1996年,錄像。洋蔥可以炒著吃或伴著吃,而這種吃法是對身體有害的。
 
08-李克利•迪拉瓦尼拉(Rirkrit Tiravanija):恐懼吞噬靈魂(Fear Eats the Soul),2011年。藝術家請人吃他做得泰國飯菜,但看看這個廚房衛生狀況,就知道食品安全難有保證。
 
 
D人身事故:
 
09-克裡斯•伯頓(ChrisBurden):輕輕穿過夜晚(Throughthe Night Softly),1973年9月12日,美國加州洛杉磯大街。作者赤身在鋪滿碎玻璃的路面上滾動50英呎,同時進行電視轉播。
 
10-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托馬斯的嘴唇(Lips of Thomas),1975年。以刀代筆,拿肚皮當畫板,這練得是什麼功夫呢?
 
11-吉娜•帕恩(Gina Pane):傷感的行為(Sentimental Action),1973年,義大利米蘭。這個作品由一系列劃傷自己的行為構成,用刀片劃手是其中傷害最輕的行為。
 
 
E整容事故:
 
12-安娜•曼迭塔塔(Ana Mendieta):無題(Untitled),1972年。整容,常常與毀容是同義詞,這個作品就是證明。
 
13-吉娜•潘恩(Gina Pane):死亡控制(Death Control),1974年。讓這麼多蛆蟲在臉上爬,這臉還能好得了嗎?
 
 
F生物事故:
 
14-約翰•巴克利(John Buckley)創作的大鯊魚出現在英國牛津海丁頓(Headington)的建築屋頂上,製造出視覺上的生物災難效果。
 
15-達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母與子/分離(Mother and Child/Divided),2007年。赫斯特是靠玩生物標本起家的,他將母牛與小牛的屍體劈開後分別裝箱,是對自然生物的摧殘與破壞。
 
 
G衛生事故:
 
16-卡洛麗•施尼曼(Carolee Schneemann):肉之樂(Meat Joy),1965年。讓人體與生魚、雞、香腸、油漆、塑膠、繩索、紙屑等混雜一起,衛生環境實在太不好了。
 
17-赫爾曼•尼切(Herman Nitsch):第80次行動(80th Action),1984年,奧地利Prinzendorf 城堡。不僅肆意屠宰牲口,還把鮮血到處塗抹,嚴重破壞了環境衛生。
 
18-伊利亞•卡巴科夫(Ilya Kabakov):廁所(The Toilets),1992年。據說這件作品是嘲諷蘇聯社會的生活狀態,但即便是社會主義國家,也不能把餐廳和廁所放一起吧?
 
 
結語:
 
講故事或聽故事,是幸福的生活;出事故,是不幸的生活。現實中沒有人願意遭遇事故,但當代藝術為什麼偏愛製造事故效果呢?這可能與人性弱點有關——現實生活太過乏味,人們就在藝術裡尋找一些破壞效果來滿足自己的發洩與獵奇心理。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