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濛的夢,虛實交錯的《光年紀事》
作者:陳沛妤 06/07/2017
迷濛的夢,虛實交錯的《光年紀事》
 
每次醒來之後,還會記得剛剛夢見什麼嗎?
每一次的夢境,能用什麼方式重現潛意識?
 
 
夢境是個人的、私密的、直覺式的想法,無論作夢的人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思索在夢境中所「看見」的畫面。我們都曾相信,夢是每個人的日有所思,或是一種預言,更甚至具有穿越時空的連結。自己做的夢,如何跟大家分享?除了用文字或繪畫表示之外,現代人最擅長的就是使用影像表達,從攝影、錄像到電影等媒材都用盡各種方法告訴大家「我」心中的夢,至於呈現出的效果則是考驗創作者與觀者的想像力是否能產生共鳴。周東彥導演一直是擅長訴說記憶與夢境的影像兼劇場創作者,代表作品是使用移動投影裝置描繪記憶與夢境的《空的記憶》。往後也發展了《我與我的午茶時光》、《台北─哥本哈根》、《光年紀事》等影像裝置的劇場系列作品,其中,《光年紀事》在第28屆的金曲獎頒獎典禮,結合林宥嘉演唱《沒用的傘》與3D浮空投影的效果,呈現出結合藝術與商業演出的特色表演《INFINITY》。
 
演出的一開始以詩來訴說眼淚的寓意,影像開始幻化出作夢男孩的夢境,以迷幻與類似嗑藥所引發想像力結合投影中的特效,像是淚水交織著雨水在舞台上噴灑流竄,眼淚呼應著歌曲中流不乾的雨水。浮空投影包覆舞台演員林宥嘉,而表演中亦有林宥嘉的錄像分身在舞台上演出,分辨的方式是人的影像是真實的錄像,因為物件的影像是使用粒子特效組成的圖像。看似兩個人在兩個世界裡用各種方式作夢,如空中飄移或掉入黑暗的漩渦裡,其實舞台上的另一位演員與林宥嘉都各自有真實人員與錄像人員的表演在舞台上演出,等同於四個人在舞台上進行虛實交換的演出,分不清楚誰是真的演員而誰才是錄像的演出。此呈現方式令人想起電影作品裡討論媒介科技足以欺騙大眾的後果,最著名的則是《虛擬偶像》運用電腦描繪出虛擬的人物進而成為最受歡迎的歌手,影響真實社會。另外,2013年在台北演出的4D《美女與野獸》同樣結合浮空投影,讓野獸與特殊的演員可以被放大,製造出比傳統劇場只能看見真實演員大小的方式,更具有戲劇效果。
 
 
《INFINITY》是《台北─哥本哈根》與《光年紀事》的延伸,就像是相隔兩地的兩人互相思念與透過夢境穿越時空,彷彿遠距離的戀人希望可以透過一點點的幻想而見到彼此,進而相連不願分開,共同的夢都能成真。雖然是透過電視觀看演出,但可以想像自己被電視訊號傳送連結到現場就像是流動螢幕上不斷透過光線來回映射在視網膜上進而投映在腦海中的夢境,很容易在生活中的某個時刻突然回味起來,想像自己仍沉浸在浮空影像充斥的那個夜晚。彷彿整個表演空間只有我一個人,專注並享受著夢境化為影像不斷飛梭在腦中的時刻,就像電影中以蒙太奇方式的疊影影像作用一樣,如記憶般不停的閃逝,而我卻一直不願醒來。整個表演結合眼淚及雨水、許願及神話等充滿幻想的相互映照,浮空投影讓影像就像不斷在腦中循環放映的投影機,投映著關於自己與夢境之間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