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談現代建築》編後記
作者:黃健敏 17/04/2017
  六○年代的台灣建築與國際接軌的情況並不通暢,在閉塞的環境之下,作為台灣建築教育唯一學府的台南工學院建築系,在學生漢寶德的努力之下創辦了刊物「百葉窗」,自1957年12月至1964年6月計發行二十一期,1972年成功大學建築系學會將刊物內容重新分類編輯印行合訂本。漢寶德言取名百業窗是盼望「漏一點縫,有點光線透進來,照亮建築學界。」在其發刊詞「建築。人群」,漢寶德直指建築是一種社會性藝術。對台灣建築學子而言,「百葉窗」佔有極重要的啟蒙意義與貢獻,這是漢寶德創辦的第一份刊物。爾後他積極從事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雙月刊等建築雜誌的工作,大力鼓吹現代建築理念,引介新思想與新觀念,乃至1971在東海大學建築系擔任系主任期間,獨立經營「境與象」雜誌,「境與象」與「百葉窗」的相同點是俱以學府莘莘學子為對象,不是職業性的建築刊物,因此論述居多,鮮少作品介紹。這些建築刊物的盛衰,呈現了八○年代之前的台灣建築思想的遞演,箇中的靈魂人物就是漢寶德。雜誌中諸多的論述文章,於1971年輯為「建築的精神向度」,1975年以「建築 ∙ 社會與文化」等兩本專書印行。透過漢寶德的文章,這兩本書是認識建築、瞭解建築的必要讀本。1995年問世的「建築與文化近思錄」則是漢寶德的第三本建築觀專書。
 
  時隔多年,漢先生筆耕的成果值得繼往開來,因此我著手漢先生建築觀的第四本專書「漢寶德談現代建築」。我在編輯過程中,特收錄前述諸本專書中所遺漏的早期論述文章:「殼型建築的審美觀」、「康與當代建築」與「英國建築傳統與史特靈」,尤其七○年代全球建築風雲人物路易康的理念,在後現代建築披靡的今世,其理性的歷史觀更值得我們省思。其它的文章是進入二十一世紀所撰寫,最近的壹篇發表於2008年 5 月正體版刊行之前,撰寫的是「西塔里生的感動」,『他的一切是一個從心底裡敬慕建築的人所應該繼續揣摩,不斷發掘的寶藏』,這是百葉窗第二卷第四期萊特專輯中,漢寶德的「從萊特的思想談起」一文的內容,萊特是早年漢寶德接觸外文書最早認識的美國建築師,也是最認真研究過的現代建築大師之一,故特以萊特的大本營塔里生壹文作為「談現代建築」的段落結尾。
 
  漢先生一路走來,將建築與文化結合,始終以一個知識份子的胸懷關切社會,勤餘筆耕發揮影響力。希望這本書簡體版的刊行,不僅於傳播現代建築的觀念,亦加強兩岸之間對建築觀念的交流與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