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公與五樓月光
作者:洪芷寧 23/02/2017
盛夏近午夜,Nonlany騎著單車回中國城跟我們碰面,我們三人坐在橘色甜品店的板凳上聊天,各吃著一碗份量比擬正餐的冰甜湯、聽這裡的故事。在曼谷開有一咖啡店,也致力於推廣貼近自然的生活、騎自行車的她,因竹圍工作室換帖計畫、由夥伴Anunta介紹予團隊,因而相識。幾年前她開始以自行車穿梭城市大街小巷,她微笑著說,對於時間掌握更精準了。邊舀著湯,她指著一台白色小車說:「這裡聚集許多修理引擎店,我們等一下來去轉角那條街走走吧!你們看,這台就是由不同零件組裝起來喔。」
 
 路旁的綜合牌車
 
夜裡的仙公廟
 
我們順著路走,離開霓虹招牌仍發亮的主要道路,走到居住區域,想看看充滿引擎的那條街。「在泰國,大家叫引擎修理店、或是引擎『SIANG KONG』」,話沒說完,快步的Nonlany帶我們在廟前停下腳步:「這就是叫SIANG KONG的原因。」
 
原來,是「仙公廟」!
 
社區轉角的引擎店,泰文為Sean-Kong / Sam-pang
 
據說這間原是早期第一家修理引擎的店,當人潮來往日愈發達,那戶人家把店面改蓋了這座仙公廟,這一帶也開起更多的引擎店,鄰近的地方更開設了許多手機、電子器材修理店。這份生意已傳到下一代,一點也不簡單,她說,有個朋友剛接手家裡生意時,難記複雜的引擎年份和功用…畢竟大從貨卡車、小至電風扇都可以在這裡解決引擎的疑難雜症。
 
 牆面創作

新舊引擎層層疊在巷道轉角處、也從一家家店面漫出,彎進小道,與木造傳統樓房擦身而過,社區裡大家彼此相識,牆面有與居民們討論後決定的牆面創作,有一引擎畫對映對面的真引擎店、有三輪車和大船渡海的畫面,以及一面張貼滿滿廟活動的牆面上,夜裡有個身影正寫完「小市场的社区」。
 

牆面創作的對面也是店家
 
「仙公」,是那天我新學到的語文,也是我們對話裡唯一的中文。
 
我們經過一條條小巷,Nonlany帶我們走進一間旅店,她和櫃檯的工作夥伴聊了幾句,自己帶我們按往頂樓-五樓電梯,在一片大窗戶前停下腳步。
 

我們在Taladnoi,曼谷中國城的生活區

從窗戶望去,原來我們在的這區是一片黑,偶有路燈、非常安靜。河另一岸的亮光則熱鬧許多。「這是看中國城的好視角。」她說,住在這裡的鄰居們,有空就可以來這裏看夜景。原來近三年的時間,她和社區夥伴們也一步步地讓大夥認識彼此,從鄰居、親戚、社區巡守的夥伴、到來這裡開店的人們…。頂樓眺望的月光,不只是「開放參觀」,而是合作,從相識與信任開始,也討論如何在寧靜的百年居住地裡,以大家共識的方式介紹予來訪的人。
 
 
註:
Nonlany的咖啡店:Cafe' Velod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