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白之夏,沉浸在虛擬的The Beach
作者:陳沛妤 03/02/2017
在水銀刻度逐漸上升的雪梨夏日,跳進單色半透明的人工海,身體被一顆一顆的泡泡擠壓,按摩著全身的肌肉,無法前進、後退、起身,不知不覺越陷越深。「海」面上只露出一個頭的我,看著前方的情人、右方的家庭、左方的年輕人、後方的鏡子,大家都笑得好開心,彷彿這輩子從來沒有體驗過如此驚艷的遊樂設施。或者剛好相反,回歸純真的兒童時代,在彩色的球池裡與不認識的人玩耍,從溜滑梯進入色彩斑斕的世界中。這樣的幸福是真的嗎?在這個充滿塑膠球海、海綿地毯沙灘與材質陽春的白色沙灘椅組合,看著大家跳進球池、互相拿球砸對方或者是使用沙灘排球與游泳圈等,塑膠與海洋的組合成為了使大眾沐浴在幸福的環境,好諷刺的對比。
 
印象中雪梨是一個海洋污染很嚴重的城市,髒亂甚至擴延到陸地,每年政府都會花上百萬的預算去清理周邊的垃圾,尤其海灘上已經被塑膠垃圾淹沒,窒息的沙灘沒有呼吸的空間。這件作品更讓環保團體表示,雪梨藝術節正在違反其政府持續發展政策的宗旨,畢竟這件作品是由超過一百萬個抗微生物的可回收塑膠球組成。人工的沙灘、海洋、碼頭、鏡子建構出一個充滿想像力的空間,這樣的藝術裝置如此的日常與生活,易於接近大眾並與其互動,四處飛濺的球、扭動身體的爬行或是躺在沙灘上想像是沉思的空間,或許這也是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隱喻,人類生活早已不可能離開塑膠產品,我們享受來自海洋與自然生態,但我們同時也賦予他們污染,但當我們沈浸在其中,也同樣難以行動或爬出,到最後是身心的疲乏。尤其純白的塑膠球體充斥者海洋空間,深不見底,也意味著人類對自然破壞的未知,不知道海有多深。除此之外的小插曲,是觀眾總是遺失物品在作品當中,彷彿人總是遺失自己的寶藏在海洋裡,或許有一天也成為海洋的一部分,卻不是自然生成的有機體。
 
 
其實在我們生活的環境裡,很多都是人工的,資訊、建築、日常用品,建築尤其是最重要的,是人們擁有一個安穩空間的重要隱喻。來自紐約的雙人藝術家組成Snarkitecture’s聚焦在對材質的重新詮釋,去結構一個程式並創造新的想像,將概念化為體驗,在現實與幻想之間轉化其相似性,試圖用大型裝置藝術突破在藝術與建築之間的領域,強調將熟悉的變革成為非凡雄偉的裝置。這次的作品The Beach用鏡子創造出看似無限遼闊的空間,是對空間與環境的重新想像,建構一個人工的虛擬海灘環境佇立在都市中成為大眾的喘息場域。整體來說,海洋與塑膠、白色與純潔、幸福玩耍與環境保育、人工的藝術與建築等種種條件形成強烈對比的美學,破紀錄的觀賞人次提升藝術作品與大眾的互動。利用簡單的刺激與觸覺的活動,讓觀眾體驗純粹的享樂,到底如何讓一個重要的藝術概念進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進而影響每個人的概念,比起沙龍主義式的高調品味,更能喚起每個人對世界的觀感,如果這件藝術作品沒有觀眾在其中享受玩樂,則失去了強烈諷刺的意義。
 
白色的泡泡除了想起兒時看世界的療癒情感,長大後卻也讓人想起水質不清的海洋,總是充滿許多噁心的泡沫,我們卻無法意識到有一天在沙灘游泳時,或許也會淹沒在這樣的空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