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是植物生長中最重要的因素,經實驗證實未必如此。
一直嚮往在綠意昂然的花房裡閱讀、喝下午茶。藉著家中重新裝修,我們將狹窄的南向工作陽台,擴充為溫室。還特別邀請植栽顧問,為此空間及朝北的主臥陽台做整體規劃,期待這間老公寓,會搖身一變成為擁有“北園南苑”的莊園。
當然,這還有日光實驗之目的。
我一向宣揚自然光,總不瞭解為何建築師及業主對引進陽光,總會以太熱、易漏水、難維護為理由而拒絕。這間有小片透光雨遮、大片窗的南苑溫室,正是個絕佳的機會,來證明擁抱自然光與植物,將是室內空間的趨勢。
依據日照分析,陽光充足的南苑,必是植物們的天堂;照不到太陽的北園,會太陰暗而效果不佳,結果卻相反。

繪圖:林大為
北園,要懂得捨
經過植栽顧問結合原有及新植栽的北園,煞是美麗,但到了某個程度,就不再成長。反觀正下方鄰居的陽台,卻是一片鬱鬱蔥蔥,咱家的便顯得有些寒酸。
熱心的鄰居傳授了秘法:「愈是修剪植物,它們愈會長。」
的確,澆再多水、施再多肥也救不了枯黃的植物,此時“捨”才是關鍵。在大膽試驗、狠心咔嚓下,北園的花樹竟然開始冒新芽。雖稱不上叢林,但至少有模有樣,連植栽顧問也驚訝會如此茂盛。
南苑,察納雅言
溫室則是一場拉鋸戰。越用心照顧,植物陣亡得越快。
為了綠色嬌客,我在溫室拉遮陽簾、噴水霧,裝植物燈及循環扇,並天天比對植物APP、瘋子般檢查溫濕度計、回報植栽顧問。本想南苑是生活的亮點,然而一到夏天,這裡幾乎乾成了中藥舖子。好幾次想乾脆改養魚,至少水族箱的設備都有數字可以遵循。安靜的植物,只會默默的抗議。
植栽顧問好幾次建議開要冷氣,但都被本人否決,彷彿如此便是為它們裝了人工維生器,不僅不夠環保、也證明自己的理念不夠實際。
經過兩年的掙扎,終於不得不打開空調。結果,南苑內的植物們立刻顯現歡喜相,該綠的回春復甦,該發芽的毫不害羞。
仔細檢討後,發現身兼洗衣空間的南苑,有其矛盾之處:室內植物需要的溫度落在24至18度之間,對陽光的需求也相當低。若要曬衣,則要夠乾夠熱。如此功能的衝突下,犧牲的當然是植物。但當它們枯萎時,我總以為多澆水、加植物燈、吹電扇就可拯救。然而溫室內的照度、溫度、濕度之間是不可以替換,而各有其門檻。
這個教訓讓我警覺:若要在亞熱帶引入自然光,首先要好好觀察環境、及瞭解使用功能。提供服務對象(人或是植物)真正須要,而不是自己想要的。當然啦,再也不敢以環保為名,而排斥空調。
北園與南苑,終究沒有被我馴服,反而是自己被磨得更加謙卑。每天早上一張眼,便立即拉開主臥窗簾,視察北園風光並捻花惹草。怡情養性一番後,泡上一杯熱茶、披上毛衣,朕才緩緩移駕步入南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