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陽光引入室內或許很浪漫,但在亞熱帶地區,真的需要深思熟慮。
我的第一堂照明設計課,通常是在戶外,讓學生進行個簡單的練習:將頭伸入有開洞的紙箱內,以體驗日光如何改變空間,及其另一個副產品:溫度。
為何如此?這是經歷過慘痛教訓,才想到的教材。
車子對我而言,只是某種3C產品,所一直都開二手車比較省事及心力。但在會計師節稅的建議下,月租了一輛全新的歐洲SUV。當業務得知我是照明設計師後,便極力推薦天窗。「身為光的專業,一定要這款大天窗,白天享受變幻的光影;晚上擁抱星空。」
確實如此。開車穿越山區時,半透明的遮陽網,是陽光揮灑的畫布!然而,當天氣漸暖,這美夢便開始走味。
愛車變成了桑拿!
家人不得不戴上墨鏡和帽子,以避開刺眼陽光與高溫。即便空調全開,超大的出風聲讓我們不得不大聲說話。更糟的是,還載過一名建築師,尷尬之狀可想而知。
再加貼的紫外線過濾貼紙根本沒用,走投無路之下,想到便宜的鋁箔折疊遮陽板。這個破格的解決方案一開始效果極佳!但是太貪心,又再加上一層,結果和遮陽網卡住了。引以為傲的巧手之作,卻讓我付出心痛維修費。

繪圖:林大為 上色:月亮
在一刻,我頓悟了:在照明設計工作中,曾遇過一些建築從業人員,把天窗當作夢想,期望陽光能神奇地照在完美的位置。然而,他們的SketchUp模型經緯度不正確,導致日光模擬不對。更沒有考慮熱的影響,天窗會引入光,當然也會帶來熱,一旦熱進入室內,就很難解決。到最後,看到天窗就火大。就像我當初過度美化SUV的天窗一樣。
不經過深思熟慮去設計天窗,我們可以自豪為尊重環境嗎?
於是,改變了照明教學方式。不再從人工照明開始,而是先讓學生親身感受日光的美、溫暖,還有可能帶來的不適。期望這些未來的建築師,能真正了解,建築方位、開窗及天窗,遮陽系統及玻璃材質,和環境息息相關。否則費力的引進了光線,卻惹火了業主及使用者,那麼付出的代價,可能不只是換一塊遮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