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新車站運動之瑞源站
作者:陳維新 30/06/2023
去年2月去台東二層坪水橋賞花,路過瑞源站,簡雅清爽的車站,吸引我的注意,查詢得知為常式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從而開啟造訪花東車站旅程。
 
2012行政院推動「花東車站新運動」,改造27車站,總經費近69億,再次被其標語:「改變東部鐵路,東部就會改變」所吸引,遂著手計劃一一造訪,看看27個車站改造後,東部改變了多少?有那些改變?以及不同建築師設計的車站,其特色與差異。
 
瑞源站為拆舊重建,以一個三等站,每天只有兩班莒光、復興號停靠,進出不到百人的鄉間小站來說,算是「大手筆」,意味著它要具有「車站」以外的功能,這是建築師以「聚落的客廳」概念設計車站的所在,希望「強化居民之間的連結」。
 
它表現在7支白色鋼骨架,如樹幹往上散枝開葉構成的車站大廳,以此做為車站區域的分界面,左側紅磚牆體、屋頂帶磨石飾條的平房為站務室、右側平房為洗手間與電梯間,以白色為主調,呼應車站大廳,而架高的屋頂由輕鋼架、木條椼架構成,增加空氣流通;無障礙斜坡道扶手與牆角,由紅磚組合,呼應站務室。
 
瑞源站體沒有過多的裝飾語彙,簡而雅、清而爽,紅白色調比例協調,視覺感一致,也帶出車站大廳具有社區交誼的附加功能,月台通道牆面掛著一排瑞源國小學生畫作,便為例證。
 
月台與站體同為鋼骨樹枝構造,但為綠色調,從月台看站體,紅磚站務室、白色大廳與白色洗手間連成一體,紅、白、綠色,各司其職,也共享空間,視覺與結構,取得很好的協調,這是瑞源站的亮點。
 
我去了3次瑞源站,不知是否白天關係,沒看到村民利用大廳空間,印象較深刻是洗手間清潔乾淨,及汽車都停在站外兩側,而非廣場前。這是好的徵兆,顯現瑞源村民有重視這座車站。
 
*常式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為張匡逸、張正瑜建築師
 
 
 


瑞源站,大廳左側站務室、右側電梯間與洗手間,其樣式、色調之間協調
 
大廳
 

大廳擺設的馬鞍形座椅,木製椅面,稍增加空間暖調。月台也有此一座椅。
按建築師似愛用此一造型座椅,同樣出現於富里站
 
月台看瑞源站
 
月台候車亭式樣
 
月台通道一側的瑞源國小學生畫作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