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皆知,富里、池上、關山米品質好,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與馬卡道族(Makatao)有關聯。
位於東里站附近的大圧,是目前馬卡道人數最多的社區。
馬卡道人原居於屏東平原,受漢人壓迫,19世紀中葉起,分批遷徙至台東縱谷關山,再輾轉到池上,最後在富里大圧定居下來(另一批往海線成功、長濱一帶遷徙)。
馬卡道人在關山、池上與富里,開鑿水圳,教導阿美族種稻,如果說馬卡道人為富里、池上、關山好米奠下初基,並不為過。
關山、池上還有馬卡道人後裔,馬卡道人漢化很深,近20年前,大圧發起振興馬卡道文化,每年約10月中旬舉辦祭典。
富里現有3座火車站,由北至南為:東里、東竹、富里。
3座車站意象都與稻米關聯,很適合衍伸出參觀、體驗平埔文化(還有客家族群),擴大富里多半集中於季節性的金針花或富里花海的旅遊範疇,抓住很多路過往池上的遊客。
所附照片簡要說明,依序如下:
(1)東竹站整修以第二月台紅磚糧倉為意象,衍伸到月台圍牆及車站外新建廁所的紅磚牆,搭配車站外和候車室內舊枕木做成的椅子,簡潔俐落。
(2)馬卡道與西拉雅、大武壠同為泛西拉雅文化,公廨、祀壺崇拜為其共同信仰特徵。馬卡道人多半稱祀壺為矸仔佛(還有其他名稱),以檳榔、香煙、煙斗、豬頭骨等為祭品,安放於公廨木柱前,稱為「將軍柱」,大圧還保留很傳統公解樣式。
(3)位於池上半山腰一間寺廟裡的許多矸仔佛,其所穿的衣服,尤其是彩肩,為馬卡道族的傳統服飾。這間寺廟融合母娘崇拜、儒佛道信仰,連佛像也穿起馬卡道服飾。
(4)關山一位已不知馬卡道人身分阿伯,抬頭仰望家中神壇的眼神。
(5)135年歷史的富里長老教會,源於屏東里港馬卡道人往東部遷徙,教會也跟著前往東部傳教。
舊教堂建於1950年代,藍色仿哥德式門窗與水泥仿羅馬式門柱,很有歷史感,因結構受損,現已無法進入。
PS:
除東竹站外,其餘為2012至2020間所拍。
以下人物露臉純為記錄,如有侵權,謹致歉意,將立即撤除。
東竹站糧倉。因曾發生遊客掉落月台意外,無法進入拍照
東竹站外的長木板椅
東里大庄
公廨與將軍柱
池上慈善堂
關山馬卡道族人
富里長老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