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時空之旅重磅揭幕
在一個生機盎然的四月暮春午後,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開幕了。到訪當日,一樓咖啡廳正飄散著濃郁香氣。
攝影中心位於忠孝西路交通樞紐,對街就是台北車站,鄰近北門相機商圈。這一帶熙熙攘攘的老台北三鐵交織,驛馬星動滄海桑田,承載了多少旅人出發與回鄉的夢想。攝影中心就在人潮往來的交會點,經由歷史影像,呼應著此地複合的時代感,好似開啟穿越之旅。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外觀_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攝影中心是棟和洋混合風格的歷史建築_劉蘭辰攝
攝影中心除了是首座國家級攝影機構,也承載了活化古蹟的使命。它的成立喚醒了城中街區沉睡已久的文化靈魂,象徵「影像」取代書本文字,傳遞知識資訊,匯聚出一道能量活躍的洪流。這棟建物本身歷經80載,前身是「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台灣航業公司」和「台灣省公路局」,現轉作「攝影藝術」典藏與對話的平台。
扶著迴旋樓梯拾級而上,一間間格局方正的老舊辦公室被改造成展廳,301到305展室正展出台灣現當代攝影作品:「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台灣攝影首篇」;201到203展室則呈現紐約國際攝影中心所策劃的「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國際巡迴展,兩檔特展同步開啟影像對談。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展場_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貴賓參觀「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展覽_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展進門便是亮麗簡約的鏡牆,比喻攝影反映人間百態。展覽涵蓋超過600幅珍稀的早期台灣影像,搭配9位當代攝影家以「藝術計畫」介入,跨時代探討台灣二十世紀中期以前的攝影史脈絡。其中最早作品為19世紀美國攝影師聖朱利安・愛德華茲(St. Julian Hugh Edwards)拍攝的一系列台灣原住民肖像,也有50年代台灣攝影家張才捕捉的〈雅美舟下水儀式〉,以及拍攝者不詳的「霧社事件寫真帖」等等。這些斑駁黑白的影像畫面,定格風土人情,也紀錄著台灣攝影術和觀看方法的演變。
國際特展「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展場_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塵與時」這個展曾巡迴巴黎、倫敦、加州等國際重要藝術機構,首度由台灣登陸亞洲。展覽匯集66組二十世紀前葉的航空偵測照、新聞照、明信片、災難影像與觀念藝術創作等,梳理攝影的多元角色。此展以超現實主義大師曼・雷(Man Ray)的影像出發,他於1920年拍攝藝術家杜象(Marcel Duchamp)工作室作品,留下〈灰塵滋生(Dust Breeding)〉,畫面中的塵土粒子在銀鹽相紙上流露出朦朧光感與細膩質地。然而此像究竟是藝術品?還是翻攝藝術品的記錄文件?「攝影」與「藝術」錯綜複雜的關係正是此展要探索的主題。
攝影中心召集人蔡昭儀指出,攝影已非單純記錄工具,是當代藝術顯學;台灣當代知名攝影家沈昭良則認為,攝影更能回應新時代的需要,他更表示,而今攝影文化中心成立,確立攝影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能讓社會深入觀看,「當人們真正認識攝影之後,再來思考『攝影藝術』該何去何從?」
今天照相已是極為容易的事情,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儀式,卻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影像敘事與發展?如今歷史照片有了歸屬,能被閱覽典藏,更將以美學角度進入我們的生活。
攝影中心的迴旋樓梯向上延伸出展覽空間,向下駐守迎接著訪客_劉蘭辰攝
Lightbox:歷史影像尋寶藏書閣
Lightbox攝影圖書室隱身在台北一處老舊眷舍,經由翻修,謙和溫柔地與環境共融。
穿越輕巧木門踏入藏書空間,四千多本來自20多個國家地區捐贈的攝影書分門別類,收納在木製書櫃上,讓人自在徘徊其間。這般簡約卻不失溫度的空間宣言,歡迎喜愛攝影的人們到來,也是Lightbox的願景。
Lightbox舊址位於10坪大的狹窄老公寓二樓_Lightbox提供
Lightbox攝影圖書室新館明亮溫馨的讀書空間_Lightbox提供
創辦人曹良賓回憶到,「起初我想做研究和出版攝影集,卻發現要找過去其他攝影家的作品做創新或延續,很難!」同時,曹良賓受到美國波士頓公共圖書館Free to All的價值所啟發,Lightbox於焉誕生。
Lightbox定期舉辦攝影講座和工作坊,現場總是座無虛席_Lightbox提供
Lightbox攝影圖書室講座實況,創辦人曹良賓(台上右一)也參與其中。_Lightbox提供
Lightbox除了藏書,也定期整理台灣各地攝影活動資訊、舉辦講座與工作坊、提供學校社團參訪教學,並與國際藝文團體交流等,這兒彷彿台灣攝影情報站,無論是業餘或專業的影像社群,都能在此處找到一塊閱讀角落.
Lightbox攝影圖書室新館半戶外區_Lightbox提供
對曹良賓而言,當今影像世代還需要更多結構性的課程規劃與閱讀素材,諸如《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攝影之聲》、《攝影訪談輯》以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網站都是認識台灣攝影脈絡的絕佳材料。
成立五年來,Lightbox帶動了台灣攝影文化風潮,看著一排排書牆,曹良賓談起Lightbox的下一個五年,內心有許多想像,也有更多待解決的挑戰,彷彿任務才正要開始。
Photo ONE:專業好手交流會
Photo ONE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於2019年創生,是一年一度的攝影交流活動,有攝影市集,販售各式攝影書與作品;專家面對面,讓攝影創作者深度檢視作品,還有攝影講座,提供喜好影像的大眾了解最新攝影趨勢。
專家面對面計畫是Photo ONE的核心環節_Photo ONE提供
專家面對面計畫是Photo ONE的核心環節2_Photo ONE提供
Photo ONE 專家面對面計畫獲獎者黃亦晨、Billy HC Kwok、黃郁修(左起)_Photo ONE提供
活動以台灣為主,邀請日韓、中國大陸、東南亞與歐洲等地的攝影資源,串連評論家、策展人與研究者共襄盛舉。Photo ONE召集人沈昭良指出,活動是要將攝影討論導入市場,達到有內容深度、有經濟價值,也能自主循環的產業生態。
Photo ONE最核心的環節是「專家面對面」,猶如攝影職人的投手丘。藝術家帶著紙本攝影集與海內外知名影像學者交流,討論觀看角度和攝影語彙。最後,大會將評選獎項,媒合獲獎者在商業畫廊展出,朝向兼備學術與市場的實務發展。
沈昭良除擔任Photo ONE召集人,還身兼創作者、策展人和影像教育者等多重角色,他觀察近年台灣攝影創作能量正在持續突破,許多藝術家藉由參與Photo ONE接軌國外攝影機構,得到更豐沛的資源與創作舞台。藝術市場也從傳統繪畫雕塑,進而關注攝影藝術。在眾聲喧嘩的圖像紀元中,透過解析與收藏攝影,才能在影像世代建立話語權。
Photo ONE國際攝影講座現場,召集人沈昭良正於台前主持_Photo ONE提供
Photo ONE國際攝影講座現場_Photo ONE提供
沈昭良說:「攝影其實不是數位或底片的問題,更是畫面背後說出的故事,是想法的問題」,如今攝影門檻降低,但如何能把影像強度鞏固好才是重點。
在鏡頭下,我們共同來捕捉,小至個人、大至宇宙的精彩瞬間,用照片彌補文字無法記載的歷史重量,傳遞難以言說的情感。順著視覺,開啟心靈視窗,遊逛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Lightbox攝影圖書室和Photo ONE交流活動,「喀嚓!」從敏捷的快門聲中,品味出千錘百鍊的生命緩慢深度。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
- 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參觀資訊:https://www.lightboxlib.org/location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69巷19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3:00-20:00
- Photo ONE活動資訊:https://www.photoonetaipei.com/
-
更多攝影必訪指南:台北攝影地圖(由Lightbox提供):
https://www.lightboxlib.org/photomap#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