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古代奇幻怪獸圖鑑的想像往往只停留在紙本繪畫之中,而這些繪畫之所以吸引著我們的目光,伴隨著他們既神秘且未知,而我們不太可能有任何機會親眼所見,因而緊抓著我們的好奇心。所謂神獸本身,往往不見得是妖里怪氣的生物,而只是一般的動物,只是人類認為不合常理與邏輯,才會帶著敬畏與異樣的眼光來描繪。
這樣的繪畫成果,反而成為當代最珍貴的記載,故宮與新竹241藝術空間舉辦以「藝想獸譜」為主題的新媒體藝術展,以動物為主要結構,引用了典藏於故宮的經典文物,如〈坤輿全圖〉、〈畫仙萼長春〉、〈百駿圖〉、〈海錯圖〉等概念為基底,除了將之以數位化的方式轉換之外,更添加獨特的視覺呈現。以動物為議題的展覽是新竹市文化局自新竹市立動物園改建之後,希望可以發展的藝術討論方向,猶如之前曾舉辦過「動物研究室」一展,探討動物標本、展演與生態等問題,藉此反思動物園的存在必要性。而「藝想獸譜」裡的繪畫,大多是現代生活中不存在的物種,例如人魚、海怪等奇珍異獸,這些生物到底是真實於古代存在過,或者是參雜了人類的幻想而畫出來的故事?若是虛構的生物,那為何有些動物要在地圖上呈現?是為了要阻止人類離開陸地走向海洋嗎?或者是用以炫耀航海而歸的英雄冒險?人與動物之間的互動,特別是未知生物的理解,在古代是否仍建立在恐懼的認知當中?
縱使現代科學得以透過研究的方式證實這些物種對人類並無攻擊性,然而其特殊之處在於留給後人無限的想像,甚至是激發尋找神獸的幻想。即便現實中不可能複製,透過現代的數位藝術科技,特別是AR、VR與卷軸般的全景圖,讓觀者可以藉著視覺感知身歷其境,雖然是動畫般的效果,有平面繪畫與3D立體的不同表現形式,卻也說明了現代視覺早已習慣這種動畫的組構模式。
無論這些動物的存在真實性與否,至少「藝想獸譜」滿足了觀眾對於古生物的好奇,並對於古文物的文學藝術性有了當代的理解方式,讓這些文物不只是躺在博物館的櫥窗裡展示,而是透過數位科技在觀眾的眼前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