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師大對面大樓的地下室,蕙風堂門市出現在眼前,穿過一疊疊宣紙和圖書,左邊一間小展間的門口擠滿了人,目測均是知天命之年的大哥、大姊。我走到門口,一位熟識的阿姨踴上前來:「我們老師剛離開!」說著轉頭就往門口跑,我也快步跟上,這才在門口見到阿姨口中的老師。李憶含老師親切地問我:有沒有問題要問他?因為還沒看到展覽,我只能跟他自我介紹,等看過展後再請教在場的學生。隨後李老師先行離開,但是他的精神確確實實留在展場,從學生的談話中不斷再現。
造訪時正在展出「靈∣智∣美∣藝—向日書道己亥聯展」(6/21-6/27),下週則是「法∣化∣發∣華—朝陽畫會己亥聯展」(6/28-7/4)。我較少看書畫作品,但這次看展的經驗讓我意識到,看書畫作品時,不能只單看作品本身,還必須旁及老師的教學精神與方法、學生的自我琢磨歷程、展覽促成的人際交流,這些都是構成作品的關鍵要素,也讓觀展過程更加有趣。
老師的教學精神與方法
書畫會通常都是師徒制,老師的理論、技法與風格,對學生影響深遠。有的老師會希望自己的學派由學生完整傳承,因此必須遵從嚴格的學派規範,創新空間較有限。相反地,有的老師鼓勵學生汲古出新,李憶含老師正是如此。李老師強調一理二論三技法,將書畫理論貫通人生哲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時拋開傳統書畫形式的束縛,帶入當代水墨技法的組合應用,讓學生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學習。有學生提到,老師鼓勵大家,就算臨摹也要融會創新,一旦發現落入呆板的沉痾,就換練另一種字體或畫法,如此輪流轉換,讓自己常保創作的新鮮感。有時右手寫慣了,就換左手寫寫看,說不定會發現有別於以往的創作靈感。
6/22開幕式當天,李憶含老師現場提供十個問題給學生發問,並講述創作理念(李玲玲攝影)。
老師的教學精神與方法體現在這次的書法展覽中,作品內容多為成語、詩詞歌賦或歇後語,依學生自己的感觸及想法,選擇以漢簡、錦帛、行書、草書等古典字體創作,也有人自創獨特的變體字、將字體圖像化,或是以不同材料繪製紋路肌理,細看每件作品都能感受到創意巧思。
〈朝令擾民,夕改可也〉莊秀全,水墨、紙本,70cm x 35cm
「朝令夕改」原為負面意涵,表政令變動頻繁,人民無所適從;但此處轉為正面意涵,表不好的政令,應及時更改。
學生的自我琢磨歷程
當天為我導覽的是大家稱呼「班長」的李玲玲,她已跟隨李憶含老師學習10餘年,當年踏入書畫領域一度相當不安,擔心跟到不適合的老師,很慶幸選擇了李老師,讓她可以沉浸在喜歡的詩詞歌賦,學習不同的書法字體,發展屬於自己的創作方式。
提到自己的學習歷程,通常都是從楷書臨摹起,像是歐陽詢、顏真卿的字體,等寫到一定階段、覺得了無新意後,老師讓她改學行書。行書寫來如行雲流水,速度比楷書快上許多,但是自由奔放久了,心難免流於浮動,這時老師讓她改寫隸書。隸書的一筆一畫都清清楚楚、不能馬虎,原本浮動的心又回到專注與沉靜。在這一快一慢的調節中,不僅熟悉不同的字體,也了解寫書法就是在修身養性,兩者形成正向的循環。
〈寄君千萬遙相憶 靜中生心〉李玲玲,水墨、紙本,60cm x 35cm
以淡墨在背景繪製紋路肌理,再以白豆漿書寫「寄君千萬遙相憶」,最後以黑墨加上赭石,描繪交融的「靜中生心」。特別強調「靜」「心」,似乎期許能靜心待君歸來,但從字體的奔流看來,內心依然焦慮不安。
李班長的創作方式巧妙結合書與畫,嘗試水墨、赭石、豆漿等不同材料,字底下還有字,字底下再輔以紋路肌理,創造出視覺上豐富的層次感。接待桌後頭的卷軸正是李班長的作品,以行草寫曹植的〈白馬篇〉,歌頌一位武藝高超、忠心愛國的邊塞英雄。書法作品的背景通常是留白,但是李班長用噴槍在背景均勻噴上淡墨,再用白豆漿寫上「白馬篇」大字,最後才以黑墨寫上通篇的〈白馬篇〉,白豆漿彷彿白馬的形象,穿梭字裡行間,若隱若現、躍然紙上。
〈白馬篇〉李玲玲,水墨、紙本,224cm x 34cm
以噴槍在背景噴上淡墨,再用白豆漿寫上「白馬篇」大字,最後才以黑墨寫上通篇的〈白馬篇〉,白豆漿彷彿白馬形象,穿梭字裡行間,躍然紙上(李玲玲攝影)。
展覽促成的人際交流
展覽中的每幅卷軸在牆上以同等的高度整齊排列,每幅作品上方都配了一個燈光,這樣的展示設計看似平凡,但換個角度想,大家的展示方式都一樣,體現了人人平等、無孰高孰低的理念。一眼望去,正前方的牆面是視線的交集,也是展場的中心地帶,李憶含老師的作品坐落於此。李老師寫道:「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似乎在暗喻,從右方動線一路觀賞至此,稍事休息一下,再接續賞玩後頭的作品。李老師兩旁伴以李班長的作品,其他學生的作品兩兩簇擁,從中展現書畫會的師生倫理。
李憶含老師寫道:「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照片正中央作品)似乎在暗喻,從右方動線一路觀賞至此,稍事休息,再接續賞玩後頭作品。
展場入口處貼著一片相當顯眼的麵包樹枯葉,是一位學生撿拾的,裝了滿滿一袋。棕黃色的葉身像是一把扇子、也像是一隻巨掌,周夢蝶的詩浮現在眼前:
一片枯葉如扇復如掌,輕輕
打在一匹孤飛的
名字叫梅花的
麋鹿的肩上。說:
高處太冷了。不如結伴,及早
回故鄉過冬吧!
纏說到故鄉,故鄉的梅花就開了!
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枯葉多給人飄零、孤獨、思鄉等悲懷之感,在展場中的枯葉卻引出悲懷背後對新生的盼望,秋冬的落葉化為泥土,成為來年春夏萬物生長的養分;遊子在異地漂泊,期待功成名就,早歸故里。就像學生以古人、老師、前輩與同儕的書畫為學習與交流對象,期待某日走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道路。
展場中的麵包樹枯葉引出悲懷背後對新生的盼望,學生以古人、老師、前輩與同儕的書畫為學習與交流對象,期待某日走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道路。
完整觀展經驗的關鍵
多數年輕觀眾看慣了西方當代藝術,要欣賞書畫作品總是不知所措,強調臨摹、技法與形式的創作方式,與當代藝術的符號解構、社會批判主張不同,這是只針對作品本身所產生的單方誤解,如果能深入了解背後的創作歷程,老師、學生與展覽聯繫而成的關係網絡,就會發現,書畫的創作動機回到藝術的初衷:情感表達、關係建立、愉悅經驗。
這群參與書畫會的大哥、大姊,年輕時多因家庭環境、生活壓力,以及台灣社會普遍認知的藝術無用價值觀,無緣接觸藝術。如今走到人生的下半場,在事業、家庭責任告一段落後,才有機會重拾毛筆,為了自己而創作,也因為創作而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新的生活動力。下次觀賞書畫展覽,試著多和現場的大哥、大姊聊天,聽他們聊聊自己的創作,他們絕對是完整觀展經驗的關鍵人物!
展覽訊息:
靈∣智∣美∣藝—向日書道己亥聯展
日期:108年6月21日~6月27日
法∣化∣發∣華—朝陽畫會己亥聯展
日期:108年6月28日~7月4日
地址:蕙風藝廊
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1號B1
週一~週五 10:30-21:00
週六、週日 10: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