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實驗室的白老鼠─涅所開發的《Render Ghost》體驗/表演
作者:陳沛妤 15/08/2018
(本討論場次為2018年4月於國美館「定製真實:數位藝術之魅」之現場體驗)
 
 
數位藝術的作品或表演,其實都是一場實驗,參與的觀眾都是白老鼠,尤其是新興科技VR(Virtual reality)。
 
先不談強調觀眾娛樂與虛擬體驗的電玩遊戲或影像,把VR當作承載數位媒介的科技裝置。近年,以VR為藝術創作主體的藝術作品越來越多,而當科技的進步超越作品內容的人文美學成長速度時,就必須思考到我們為什麼需要這個作品之外,觀眾在這個作品裡的位置又是什麼?
 
 
《Render Ghost》將觀眾去個人化,並經由身體承載電腦運算的方式讓觀眾進入數位世界裡,如各種科幻電影化為真實的情節,《駭客任務》就是一例。在此體驗/表演中,沒有選擇能力只能按照情節不斷爬向樓梯的朝聖/苦行/奴隸等各種身分融為一體的觀眾,背負著電腦的枷鎖。就像是體驗/表演一開始給觀眾看的真實影像,如同在化學實驗室裡的白老鼠從現實生活中被傻傻的引進一個未知的虛擬空間,最後完成任務時雖然得以被送回真實世界。可是眼神的迷幻與視覺效果的衝擊,讓觀者/白老鼠就像已經被藥物吸引或控制一般,在鬼魅般的運算環境中旋轉而無法適應真實世界的狀態。
 
這個流程,聽起來就像是瘋狂迷戀電玩遊戲的人,我們先選定為「御宅族」,在過去已經有眾多日本研究顯示這些沉迷虛擬世界的人已產生社會疏離現象。然而VR的出現,更把「比真實更真實的擬像」客製化到每個使用者身上,觀眾無法判別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差異,也沒有選擇的能力,就像被控制的白老鼠。
 
 
而對於這個媒材本身,若將之視為新媒體藝術下的一環,在影像承載裝置的脈絡:電影─電視─數位影像裝置的系譜,則必須考量到科技媒介與影像內容的特殊性,應該是互為主體的關係。《Render Ghost》這件作品把VR科技中的龐大運算負擔回饋到觀眾本身,並讓觀眾在體驗虛實影像時,都沉浸在不舒適的環境。VR世界裡的畫面更讓觀眾擔憂隨時都會由高空落下的恐懼,無法如《沙中房間》能控制自己的行動。可見此作品自2015年獲得第六屆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之後,在技術的開發與內容的批判性,都呈現出製作團隊對媒體藝術現象的細微觀察與深度思考,讓這個以未來的發明作為創作理念的藝術類型,更提供了一個現階段的完整實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