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本攸關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書
作者:黃健敏 20/07/2017
1.貝聿銘的世界
黃健敏
藝術家出版社
2002年9月修訂五版
 
本書以貝聿銘傑出的博物館為文本,從貝氏大學時代所設計的上海美術館,第一個美術館作品尹弗森美術館,紙上建築的長堤美術館,至名垂建築史的羅浮宮擴建暨整建案,皆有深入的報導介紹,同時以作品中的藝術品一文凸顯貝氏將建築與藝術結合的獨特風格。此書附有完整的貝氏作品年表與1948年至1993年之間攸關貝氏與其作品之文章索引,可供有心者進一步參考。全書二百餘圖片,呈現了許多較不為人所熟悉的角度與內容,是認識貝氏作品的最佳進階書之一。
 
 
2.與貝聿銘對話
林兵譯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11月
 
市面上有關1983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貝聿銘的書,多半沒有與大師面對面,以獲取第一手的資料,因此相關的書被譏為是八卦或謠言的彙整。德國記者波姆(Gero Von Boehm)以對談的體例,從貝氏的家庭、早年生活、美國學習,一路談及其名作羅浮宮、美秀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與北京中銀大廈。筆者初睹英文版,特向聯經出版社推薦,後由在貝氏建築事務所(Pei Partnership Architects)工作的林兵譯為中文本。中文版特加了貝氏在進行中的蘇州博物館圖片。
 
 
3.現代住宅3
黃模春等譯
胡氏圖書館出版社
1996年3月修訂版
 
白派之一的麥爾(Richard Meier)早期以設計住宅知名,這位1984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有名的史密斯住宅(Smith House 1967)與道格拉斯住宅(Douglas House 1974)皆收錄本書,另有1980年得主巴雷根(Luis Barragan)的自宅,1991年得主范裘利(Robert Venturi)為他母親所設計的住宅。透過日本名建築攝影師二川幸夫的照片,可以欣賞到大師們精采的住宅作品。
 
 
4.城市建築
施植明譯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相對於范裘利的普普建築(Pop Architecture),1990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義大利建築師羅西(Aldo Rossi 1931 -1997),他也認同都市對建築形式的影響,但是強調理性主義,1966年出版的《城市建築》(The Architecture of City),羅西大力宣揚紀念性建築對都市、對其同記憶的貢獻。對於執業界輕忽都市環境的情況羅西堅信建築師應該多研究多認識都市,從中可以汲取設計的養份。此書在義大利刊行之後相較於討論建築物本身,羅西提供了一個以宏觀角度學習、認識建築的門徑。
 
 
5.向拉斯維加斯學習
賀承軍譯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7年9月
 
1991年普立茲克建築獎評審們共同表示范裘利於1966年出版的「建築的複雜與矛盾」(Complexity and Contradition in Architecture),對建築主流的現代主義是一大轉向,對二十世紀的建築藝術重新定義。1972年范裘利與另兩位同事合著「向拉斯維加斯學習」(Learning from Las Vagas),將他對建築與符號的美學觀進一步闡釋。這本書是以1968年耶魯大學建築系的專題研究作為基礎,范裘利表示象徵主義被遺忘,社會涵構與建築密切相關,賭場林立的拉斯維加斯就是最佳詮釋象徵主義與建築的範例。
 
 
6.楨文彥
總編輯李玉玲
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7年10月
 
1997年10月初,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細緻的現代主義-楨彥建築作品展」,展出了楨文彥的八件作品,其中的風之丘葬齋場是全球首度發表。該展覽的推手吳明修建築師表示楨文彥的作品是理性與感性的演出。本書是該次展覽的作品集,很精闢地呈現楨氏精采的建築設計。
 
 
7.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
謝宗哲譯
田園城市
2002年6月
 
1965年,一個二十四歲的日本青年乘坐船至歐洲,展開建築朝聖之旅,蘊含生命力的巴塞隆納聖家堂大教堂、大師柯比意的「光的空間-廊音教堂」、柏林水泥圍牆之間的布蘭登堡門…,「我盡情地觀賞了許多古今著名的建築,懂得了什麼是現代。」安藤忠雄,這是1995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回憶如是說。本書不僅記述安藤的多次建築之旅,也有其作品理念的自白,是探索大師成長歷程的好讀本。
 
 
8.建築家20歲年代
謝宇哲、黃曦穎譯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3年9月
 
1998年安藤忠雄在東京大學建築系擔任教職,他邀請了六位國際知名的建築師們,在課堂上與學生們談建築經驗,這六位建築師是皮亞諾(Renzo Piano)、努惟勒(Jean Nouvel)、羅格雷特(Ricardr Legorreta)、蓋瑞(Frank O. Gehry)、貝聿銘與裴洛(Doniniqe Perrault)等,其中有三位獲得過普立茲克獎,羅格雷特則多次擔任過評審委員。本書將對談話整理成文字,珍貴地記述了大師們成長的心路歷程,與大眾分享他們的建築觀。
 
 
9.庫哈斯談庫哈斯
林宜萱譯
田園城市
2003年6月
 
千禧年的普立茲克建築獎頒給荷蘭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記者出身的他工作過一段時間之後,赴倫敦建築學院就讀,1972年獲得獎學金至紐約遊學,1978年將對「大蘋果」的體驗寫成「狂譫紐約」(Delirious New York)一書,大力批判現代建築與社會之關係。「庫哈斯談庫哈斯」係法國「今日建築」總編輯夏思藍(Francois Chaslin)輯錄與庫哈斯對談,與其它相關文章,書就如同他的作品 -不按牌理出牌,充滿了叛逆性。
 
 
10.莎哈‧哈迪的作品集
胡弘才、趙夢琳譯
建築情報
2002年12月
 
普立茲克建築獎惟一的女性得主莎哈‧哈迪德(Zaha Hadid),如非台中古根漢美術館事件,國人鮮少知曉這位英籍伊拉克裔的女建築師。截至2005年,哈迪德完成的作品僅只五件,可是這無損其被評審委員們青睞,他們認為哈迪德以圖像表現,作品的透明、流動、原創,令人為之動容,從1983年香港峰頂俱樂部(The Peak Club)競圖讓她一鳴驚人,前紐約時報建築評論專欄作家霍愛妲(Ada Louise Huxtable)讚許哈迪德是有天賦的建築師。本書蒐集哈迪德的前衛作品,讓讀者有機會一睹其抽象之美。